市场监管总局对饿了么、美团、京东进行约谈。
7月18日,据“市说新语”微信公号报道,市场监管总局对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电商平台进行了约谈,要求这些平台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主体责任,规范促销活动,理性竞争,共同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环境,推动餐饮服务业健康发展。
回顾2025年的外卖市场争夺战,京东于今年2月高调进入外卖领域,与美团正面交锋。4月底,饿了么宣布推出“超百亿”补贴,淘宝将“小时达”升级为“闪购”,并在5月6日全国范围内推广。当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对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进行了约谈,要求加强内部管理,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进入7月,外卖补贴竞争加剧。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在未来12个月内向消费者和商家发放总计500亿平台消费券补贴。7月5日,美团宣布单日零售订单量突破历史纪录,达到1.2亿单。7月7日,淘宝闪购宣布日订单量超过8000万。7月12日,美团宣布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达1.5亿,其中神枪手订单5000万。7月1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订单结构向全品类拓展,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创新高。
有媒体报道称,最近两个周六,两个平台大规模发放“0元外卖”券、满减红包券以刺激订单增长。7月12日,美团补贴额达3亿至4亿元,淘宝闪购的补贴额超过12亿。最近两周,淘宝闪购的工作日补贴额约4亿元。
针对此情况,澎湃新闻记者向淘宝闪购一线运营人员求证,该人员澄清称上述补贴金额失实。同时,对于网传的冲单目标,该人员表示:“淘宝闪购从未设定过冲单目标,周末是外卖市场传统高峰期,我们始终按照市场规律运营。”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CEO王莆中在接受行业媒体采访时表示,外卖行业是一个精细且利润薄的商业模式。他认为,这样的竞争没有意义,对行业也是一种伤害。然而,在战斗开始前,与对手这样说是没有用的,他们会认为你示弱,反而会更加积极。王莆中对于外卖补贴推动即时零售市场总量从年初日均1亿单激增至2.5亿单的现象直言:“这绝大多数都是泡沫。”面对激烈的外卖竞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7月15日向所有会员及关联企业发布了倡议书。该倡议书强调,近期部分平台引发的即时零售价格补贴战愈演愈烈,这种依赖资本的低成本竞争不仅打乱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还影响了实体商家的正常运营,降低了商品品质,降低了服务标准,并给商家利润带来了压力,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协会呼吁会员和关联企业共同规范低价补贴竞争,维护市场公平,坚守经营底线,保障消费者权益,构建多元化的竞争体系,树立长期经营观念,加强自律,强化合规管理,并承担社会责任,保护行业生态。
在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中,一位茶饮品牌行业人士也对补贴优惠表达了担忧。他指出,平台的优惠只能覆盖部分成本,品牌方对此有很多顾虑。一方面,长期承担补贴会不断侵蚀利润;另一方面,他们担心未来补贴减少时,订单量会随之下降,而此前建立的低价体系又难以逆转。此外,供应链需要紧急备货和临时增派人力以配合平台活动,但活动一旦中断,积压的库存和额外的人力成本将成为沉重的负担。
7月18日,淘宝官方微信公众号和美团官网都转发了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发布的《行业自律丨共建即时零售健康发展生态倡议书》。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倡议所有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促销活动管理,避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扰乱市场价格体系和竞争秩序,确保促销规则清晰透明,建立自查自纠机制,切实保障消费者和商户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高盛在其研报中指出,这次外卖价格战的根本目的不是外卖业务的盈利,而是通过高频外卖服务吸引用户流量,并将其转化为盈利能力更强的电商和旅行业务。高盛预计,将外卖亏损视为营销支出的长期投资策略,可能会在2025年至2026年上半年给各平台带来短期痛苦,但可能在中期提升营销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