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行业巨头饿了么、美团和京东近期面临约谈,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何这场外卖竞争战如此白热化?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对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外卖平台企业进行了约谈,敦促其理性参与市场竞争。近期,外卖订餐成为周末的普遍现象。据三家平台公开的数据,美团的日订单量已超过1.5亿单,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达到8000万单,而京东外卖在“618”期间日订单量超过2500万单。这表明我国外卖行业的日订单总量已从年初的1亿单增长至约2.5亿单。同时,有传闻称抖音将推出团购版外卖服务,但抖音方面表示,其生活服务业务将专注于到店业务,并未计划自建外卖平台。一场围绕中国餐桌的外卖“三国杀”正在激烈展开。

这场外卖之战的激烈程度,可以从2025年6月30日这一时间节点追溯。随着竞争的加剧,资金和资源也在不断投入。

图片[1]-外卖行业巨头饿了么、美团和京东近期面临约谈,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何这场外卖竞争战如此白热化?-柠檬资源分享网

早在二月初,京东正式宣布进军外卖领域,实行零佣金政策吸引商家加入,甚至刘强东亲自参与外卖配送。目前,美团推出了包括0元券、0.1秒杀在内的多项补贴活动,而阿里巴巴则推出了高达500亿的补贴计划,并重现了其熟悉的营销策略——继“双11”和“618”之后,阿里巴巴试图打造一个新的全民促销日:“超级星期六”。

与此相比,京东的策略显得更为谨慎:除了常规的大额外卖券活动外,京东还投入了百亿资金支持商家,并通过每晚提供10万份16.18元的品质小龙虾这一独特的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

十年间,外卖补贴战已经升级到了“百亿对决”的阶段。在十年前的外卖竞争中,饿了么前CEO张旭豪曾透露,饿了么的补贴持续了三到四个月,每月补贴成本约为1亿元。而在2015年10月,一位竞争对手的投资人在接受财新采访时表示,美团每月补贴外卖的费用高达3亿元。

至于2025年的外卖大战是如何引发的,各家公司各有说法。

似乎京东是首个发起挑战的一方——2025年4月,京东推出了外卖百亿补贴。随后,阿里巴巴在4月30日升级了淘宝闪购,并带着饿了么加入了这场竞争。作为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在6月23日的全员邮件中宣布饿了么和飞猪合并进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并称这是阿里巴巴从电商平台向大消费平台战略升级的重要一步。

然而,一位京东内部人士对财新表示,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从美团涉足3C手机配送开始的。美团自2018年上线闪购,并于2020年开始发展前置仓业务,闪电仓因此被视为对京东次日达业务的直接挑战。

美团对此并未公开回应。7月16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对外表达了首次公开立场,他表示不清楚为何要发起竞争,美团是“被动内卷、被动参与”。

这场外卖市场的“三国演义”愈演愈烈,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没有人愿意放弃这块即时零售的蛋糕。

根据《2024年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这一增速远超同期网络零售额11%的增幅。

即时零售是指依托本地仓储、门店或骑手网络,提供30分钟至1小时内的近场配送服务,涵盖餐饮、生鲜、快消、日用品等多种商品。数据显示,未来几年即时零售行业将持续强劲增长,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京东在“电商外卖”领域高举大旗,这在客观上也为阿里巴巴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有淘宝员工对36氪表示:“我们也在冒险,与京东共同培育市场,培养消费者通过电商应用点外卖的习惯,未来无需再安装外卖应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阿里巴巴也不可能对京东在外卖行业的崛起坐视不管。

淘宝将新业务命名为“闪购”,这显然也含有深意,与美团的非餐饮业务名称相呼应。淘宝没有直接使用“外卖”一词,一位外卖行业资深人士解释道:“美团在‘外卖’心智方面已经非常强大,但‘闪购’的心智还处于争夺阶段,谁能够抢占先机,谁就能占据优势。”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即时零售已经成为未来十年增长曲线的关键战场,同时也是推动核心业务进一步扩张的关键支点。

即时零售市场的迅速增长离不开Z世代这一庞大消费群体的支持。与线下消费和传统电商相比,Z世代消费者更倾向于即时零售,在即时零售消费用户中占比高达41%。

 

在上述三家公司持续拓展业务范围的同时,其他主要平台也在努力摆脱既定角色,寻求新的增长契机。目前,众多平台正共同面临一个难题:增长受限。据贝恩公司和凯度消费者指数联合发布的报告表明,在快速消费品的线上市场,尽管淘宝和天猫依然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但这一比例已显示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20年的47%逐年减少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32%,显示出一个持续下降的趋势。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抖音,其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3%迅速上升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18%,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在2024年第一季度,抖音首次超越了京东,成为该领域的第二大在线零售平台。

 

自2023年4月底,小红书正式加入本地生活市场的竞争,这片市场规模达到万亿级别。小红书采用“图文+点评”的运营模式,在本地生活领域展开布局。尽管其形式与大众点评相似,但在内容上,小红书更专注于休闲娱乐领域。

根据小红书CMO之恒在首届成长品牌大会上公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小红书平台上中小商家的数量同比增长了379%,而商品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了436%。

与此同时,面对传统电商增长放缓的态势,拼多多也将目光转向了当前最热门且竞争激烈的即时零售领域。华尔街见闻于6月25日的报道指出,多多买菜即将推出即时配送服务。拼多多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举措旨在提高平台的履约效率,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