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市场的销量竞赛中,极氪汽车陷入了一场以“0公里二手车”为手段制造虚假繁荣的风波。
中国证券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自今年5月起,作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极氪被指控通过其直营门店体系,将大量已投保并过户的库存车辆伪装成新车,以“限时优惠”等手段推销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引发了众多投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手法与极氪在2024年12月于深圳市和厦门市出现的公司户销量异常现象相互关联,不仅涉嫌欺诈消费者,还将“0公里二手车”这一隐蔽手段暴露出来,成为虚增销量的违规工具。
从多家投诉平台和消费者那里获取的信息显示,极氪的这一做法在全国多个地方上演:贵州、重庆、广州等地的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准备提车时,发现自己购买的“新车”竟然已经购买了交强险,甚至已经完成了过户登记,实际上变成了“二手车”。当他们要求维权退赔时,常常遭到推诿或拒赔。
多地门店涉嫌违规销售
为了清理库存、回笼资金并美化企业的产销数据,一些厂商选择将库存较久的新车在某地投保上牌,然后分散到其他城市销售,以规避集中暴露的风险。这其中就包括极氪。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自今年5月以来,多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汽车质量投诉平台陆续收到关于极氪的纠纷退赔案件。其中包括贵州车主蔡建(化名)的案例。
“销售人员给我看的是2025年2月生产的车,现场也展示了现车资料截图,结果交付给我的车却是2024年12月生产的。”蔡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他在5月2日预定了一辆2025款极氪001 WE版95kWh四驱版车型,当日即向极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支付了5000元定金和4.62万元的其他费用。他通过VIN(车辆识别码)信息得知交付车辆为库存车后,立即要求更换新车。极氪起初以蔡建疏忽为由拒绝更换,但在投诉压力下,10多天后才同意换车处理。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程诚(化名)身上。他在2025年6月在重庆渝北区西南汽贸城极氪直营店支付了5000元,预定了一辆2025款极氪007车型。“从始至终,极氪方面一直在刻意隐瞒和歪曲车辆信息。”程诚向记者表示,销售人员最初声称该车为出口未果未上过险的新车,后来又改口免费赠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此隐瞒上险的事实。程诚在极氪家线下直营店通过官方途径购车并申请了贷款,然而签约主体却是厦门奥瀚汽车有限公司,贷款银行是中信银行武汉分行。直到在网上发现类似案例,程诚才意识到极氪可能向她销售了来历不明的0公里二手车。在此之后,程诚多次尝试退回定金,但均未成功。
来自广州的李兴(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2025年5月购买了极氪001车型,在付款过程中发现商家伪造了一个与极氪App极为相似的页面,名为“限时购车平台”,汇款账户显示为“厦门欧行汽车有限公司”,并非极氪官方。
在办理保险时,李兴得知该车辆已于2024年12月缴纳过交强险,保单显示为交强险过户。李兴表示,销售人员并未告知实情,而是以“数量有限一口价优惠”为借口,掩盖了车辆投保后已成为二手车的事实。
李兴表示,他的群里有80多人遭遇了类似的欺诈,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他曾致电极氪汽车杭州总公司维权,客服的回应是“限时优惠车辆无异常”。销售人员甚至提出自掏腰包给予2000元现金补偿。
据乘联会数据,极氪2024年的产销量分别为22.5万辆和22.2万辆,产量大于销量,可能存在消化产量溢出的需求。记者整理了2024年极氪各城市月度交强险销量数据,发现12月份销售2.92万辆,创年内最高。其中,深圳市和厦门市销量激增至4321辆和2767辆,分别环比增长377.5%和647.8%,公司户销量占比超过86%和90%。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表示,2024年12月份,极氪在部分城市新车交付量异常,销量环比增幅极高,这在汽车销售领域中较为罕见。合资车企销售负责人透露,上述约7000辆车在厦门、深圳办完手续后,可能出口、卖给租赁或网约车公司,或作为“0公里二手车”卖给汽贸公司。从数据来看,去年12月份极氪的公司户销量异常大幅。在探讨背后的驱动因素时,李颜伟指出,交强险的数目将被第三方统计,这些数据对于行业、媒体乃至资本市场而言,是衡量汽车制造商销量表现的重要“指标”。
实际上,汽车制造商通过“美化”区域销量数据以提升估值或寻求上市并非个别现象。2020年7月,哪吒汽车启动了科创板上市申报。尽管遭遇挫折,但该公司在2023年2月、6月和9月连续宣布IPO计划。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2022年哪吒汽车在国内的交强险销量中,公司户占比为8%;而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飙升至63%,远超当年国内乘用车交强险公司户占比的11.3%。
进一步调查发现,在销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中,哪吒汽车有17个城市的公司户占比超过40%,11个城市的公司户占比超过90%。一位资深的汽车渠道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某些城市可能会开展网约车、租赁车、公司集采车项目,因此车企公司户数据的偶尔异常是正常的。然而,哪吒汽车在有直营店的城市出现如此大量的数据异常,让人难以不对其销量真实性产生怀疑。
为进行交叉验证,记者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处获得了哪吒汽车2023年在邢台的销量数据:单位销量为14448辆,个人销量仅为785辆,公司户占比高达95.3%。“如果哪吒汽车成功IPO,仅凭目前掌握的证据,即便侥幸上市也难以逃脱监管机构的制裁。”上述分析师表示。
一位资深的汽车销售专家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一些汽车制造商为了冲刺销量数据,粉饰财务报表,将“0公里二手车”作为制造虚假繁荣的工具,通过提前确认销量和收入,使资本市场对真实供需情况产生误判。
近期频繁出现的车主投诉和厦门区域上险数据的异常变动,都指向了极氪汽车的重要合作伙伴——厦门建发汽车有限公司。
建发汽车与极氪的合作模式为区域经营和金融合作。据资料,2024年8月,极氪与建发汽车在厦门长乐路共同开设了极氪家门店;2024年11月,建发汽车获得极氪光辉事业部的授权,在厦门负责销售、用户运营及售后服务。
消费者投诉案例显示,建发汽车以大客户金融合作方的身份介入了极氪的销售流程。车辆通过建发汽车渠道完成上险、过户,实现“新车变二手”的产权转移。有车主反映,购车时签约主体多为建发汽车或其关联公司,如厦门奥瀚和厦门欧行等。在“金融过桥”操作中,第三方金融机构及渠道企业扮演着控制产销数据流动和终端售价的“防火墙”角色。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极氪汽车销售人员处获悉,来自第三方或大型客户的购车价格往往更具优惠。即便购车合同与第三方签订,款项亦支付至第三方账户,销售人员仍保证,通过补充协议,购得的所谓“二手车”能享受首任车主权益。这种将法律权属与用户权益分开的操作,可能为后续的纠纷埋下伏笔。
一位匿名的汽车行业分析师向记者透露,汽车品牌授权的一级网络在4S店、商超店及城市展厅销售时,销售主体和商品车产权要么属于直营或代理商,要么属于门店经销商。若涉及其他主体或金融公司,则意味着商品车产权已发生转移。
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指出,如果消费者在不知情或被误导的情况下完成交易,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消费者以全新车辆的市场价格购车,实际上却得到了已登记过户、法律权属上属于“二手车”的车辆。当消费者未来再次出售时,该车辆因二次过户在法律上被视为“三手车”,这导致车辆残值下降,构成消费欺诈。
关于极氪,一些不寻常的细节正在浮出水面。2025年5月4日,极氪科技集团发布内部通知,宣布管理层调整方案,由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接替林金文负责销售工作。林金文则协助林杰管理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并向其汇报。三天后,吉利汽车宣布计划将极氪私有化退市,这一时间点引人深思。
对于上述人士调岗的原因、违规销售行为是否已计入财报,以及这些行为是否会影响公司美股私有化退市等疑问,中国证券报记者向极氪进行了核实,但截至发稿时,极氪方面尚未回应。
极氪发布私有化公告后,吉利港股股价应声上涨;极氪与吉利宣布合并后,多家机构纷纷给出推荐评级。然而,当公司财务和分析师在计算整合后的成本节约时,却鲜有人关注那些散布在全国各地的“0公里二手车”。当林杰推动“直营+合伙人”渠道变革,计划在四五线城市新增200家门店时,相关渠道监管细则也亟需得到重视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