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在老家协助收割麦子时,与村里的老少爷们一同坐在田埂上抽烟闲谈。这才发现,村里拥有数万元存款的家庭数量出乎意料地多。
以前,我总认为能够积累到这样存款的农村人,要么是从事大型货车运输的,要么是规模化的养殖业从业者。然而,经过深入了解,我发现积累财富的方式远比我想象中的要多。
王大爷位于村南头的杂货店已营业近十五年。近年来,店铺还承担了代收快递的业务,因此每日从早至晚都有顾客光顾,购买日用品或领取快递,场面颇为热闹。
尽管只是这间小小的店铺,其年收入甚至超过了村支书的工资。当被问及储蓄情况时,王大爷笑着回答,已足够在镇上为两个孙子购置两套婚房。
这位老人善于观察,他深知村口是村民们出入的主要通道,因此选择在此地经营,使得财富逐渐积累。
刘婶在西洼种植大棚蔬菜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近年来,她听从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的建议,了解到城市居民偏爱无农药蔬菜,于是转而种植有机黄瓜和圣女果。
尽管她种植的蔬菜价格比其他农户高出三成,但依然受到县城超市的青睐,仅去年一年,通过卖菜就赚了十五万元。当被问及为何改变种植策略时,刘婶表示,她注意到镇上的菜市场里总有人询问“有没有不打农药的”,于是她尝试种植了一半的棚子种植无农药蔬菜,结果发现这种蔬菜非常受欢迎。她认为,因为她心地善良,能够顺应市场需求,所以自然就能赚到钱。
后沟的李老夫妇在县城的工地从事钢筋绑扎工作已近三十年,他们的手艺精湛,中午吃饭时仅以两个馒头搭配咸菜为食,每月却能坚持存下四千元。
当儿子上大学时,他们为了省下住宿费,选择在火车站候车室度过了一夜。他们就是这样一分一厘地节省,如今已累积了七十余万元。近期,老李表示想要攒够钱在县城开设一家早餐店,这样就不必再在户外风吹日晒地攀爬脚手架。回想起这些攒钱的岁月,不禁让人感到心酸。
村东的张奶奶每月都能收到儿子寄来的汇款,她不舍得为自己买一根油条,而是将钱全部存入银行。衣服袖口一旦磨破,她会将其翻过来再缝上,打算留着给重孙子娶媳妇时使用。她儿子在城里驾驶出租车,每月固定汇回六千元。尽管老人的衣物显得有些破旧,但银行存折上的数字却在不断攀升。
周叔早年曾随建筑队盖楼,后来独立带领几名老乡承接工程。
去年,他承包了邻村的文化广场建设,收入高达三十余万元。
然而,他也时常感慨,虽然这一行看起来利润丰厚,但欠款时焦虑得夜不能寐。曾有一度,他面临半年的欠薪,差点无法发放工钱。
目前,他将一半积蓄留作应急,尽管收入迅速,但内心始终忐忑不安。
反观前年,村北头一位年轻人倒卖假酒,传闻仅三个月便赚得二十余万元,最终因被举报而被判刑四年。如今,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赚取的款项早已用于缴纳罚款。
此类不正当手段看似收益巨大,实则如同在刀尖上行走,哪里有踏踏实实赚取的金钱来得安心。
归根结底,攒钱并非易事。
开店的人依靠地理位置,打工者依靠耐力,农民则依靠市场变化,还有的依靠子女的孝顺。
在农村能存下几十万元的人,哪个背后没有一肚子辛酸?
各人有各的生计,但都是实实在在努力得来的,这样的生活才过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