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备受瞩目的具身智能独角兽宇树科技,正受到背后众多投资人和老股东套现意愿的推动,迈向IPO的门槛。
据华尔街见闻多方核实,宇树科技近期已完成C轮融资的交付,由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吉利资本共同领投。此次大部分老股东也参与了跟投,共筹集约7亿元,使得公司投后估值达到约120亿元。
一位宇树科技的投资人向华尔街见闻独家透露,今年4月左右,宇树科技便开始筹备新一轮融资,当时估值接近70亿元,但遭到了老股东的反对,他们认为估值过低。经过两个月的谈判和博弈,新股东最终作出让步,估值大幅上升,IPO的步伐也因此加快。
从默默无闻到全国闻名,宇树科技获得了时代赋予的“成功剧本”。凭借自身的科技和成本优势,这家成立仅9年的具身智能企业,乘着AI的浪潮,迅速崛起,成为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领域的顶级企业。
今年初,宇树机器人在央视春晚亮相,赢得了广泛的国民好感。美团、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成为人形机器人投资的主力,宇树的股份成为各大企业的争夺焦点,股东们将其视为下一个“大疆”。在资本市场上,“宇树概念股”也一路飙升。
然而,在这股热潮之下,风险也在暗藏。具身智能行业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机器人领域竞争激烈,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自变量机器人、傅利叶智能等企业都在获得资本的青睐。在格局未定之前,谁能够率先获得更多资源,谁就有更大的机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宇树科技的老股东们纷纷表示,如果不上市,可能会错失良机。这些冒险的机构都在等待着宇树科技的IPO,他们正努力推动宇树科技进入二级市场,为未来的退出和变现铺路。
这场被资本推波助澜的机器人竞赛,究竟能够孕育出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支柱产业,还是最终如同曾经被热捧的共享单车行业一样,以泡沫的形式结束?目前,这一结果尚待揭晓。
在热钱涌入的背景下,今年机构们的资金纷纷涌入具身智能赛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宇树科技已完成新一轮融资的交付,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接近宇树科技的人士向华尔街见闻表示,今年4月左右,公司有意启动新一轮融资,对外宣称的估值约为70亿元。但拥有优先认购权的老股东们认为,这个价格对于已经声名鹊起的宇树科技来说过于低廉。他们明确表示,一旦启动新融资,他们将全面收购。
原本希望吸引新机构和资本的宇树科技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直到这次将估值提升至约120亿元。新加入的资方名单,包括移动、腾讯、阿里、蚂蚁和吉利,显示出科技巨头对于机器人赛道的强烈兴趣,他们不惜高价投资。同时,宇树也在寻求与产业资本的合作,以拓宽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据私募人士透露,新加入的战略投资者不仅提供资金,还能在AI、云计算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协同效应。
自2022年B轮融资以来,宇树已吸引头部基金和大型企业的大量投资。包括红杉、经纬创投、容亿投资等顶级投资机构,以及国资背景的中网投、深创投、中关村科学城、北京机器人产投基金、上海科创基金、中信证券等,还有美团和雷军的顺为资本,纷纷投资宇树。
产业资本和投资机构的共同推动使宇树成为业界的焦点。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比亚迪曾计划向宇树投资6000万元,但在签署协议前因故退出。宇树此轮融资被视为“Pre-IPO”,一位老股东认为这可能是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新投资者的核心目标是推动宇树上市。
宇树在5月底将公司类型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兴兴以多个身份完成工商登记。尽管宇树表示这是常规变更,但市场普遍认为其上市计划已进入最后阶段。知情人士透露,宇树正在进行上市前的资本运作,计划通过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来提高股本。
根据上市规则,将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是上市前的必要步骤,有助于优化发行方案和提升公司吸引力。宇树计划年底前向交易所递交材料,预计首先选择A股,之后可能登陆港股,目标是在年底完成挂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曾与王兴兴交谈,询问赴港上市的可能性,王兴兴表示可能性存在但不确定。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