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升至46℃!欧洲陷入“炙烤模式”:全民开启“无空调挑战”,风扇与冰碗成救星

图片[1]-飙升至46℃!欧洲陷入“炙烤模式”:全民开启“无空调挑战”,风扇与冰碗成救星-柠檬资源分享网▲当地时间7月6日,意大利罗马,热浪侵袭下,民众涌向巴尔卡恰喷泉,争相纳凉。当日气温攀升至40℃,街头一派“烤箱”景象。图源/视觉中国

随着六月脚步的远去,欧洲大陆正式迎来了盛夏,而随之而来的,便是肆虐的酷热。从葡萄牙绵延至德国,从法国蔓延至希腊,气象记录显示,温度甚至一度攀升至令人窒息的46℃以上,再度刷新了历史极值。

在烈日的炙烤下,城市仿佛化身巨大的“烤箱”,街头喷泉成了避暑胜地,人潮涌动。然而,在这片空调普及率远逊于亚洲大陆的土地上,人们只能依靠湿毛巾、冰脚盆和冰凉的瓷砖地板等“物理降温”手段,与这股极端天气展开艰苦的博弈。

热浪一波接一波,欧洲多国气温创下历史新高

2025年的夏季,热浪横扫整个欧洲,从地中海沿岸到遥远的英伦三岛,无一幸免。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Copernicus的报告显示,2025年6月,成为了欧洲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六月。葡萄牙小城莫拉(Mora)的日均气温达到了惊人的46.6℃,刷新了该国纪录;西班牙塞维利亚连续三天气温突破44℃,多地拉响“极端气温红色警报”;西班牙气象部门更是直言,今年6月份全境“热得异常”,“创下了历史新高”,甚至超过了以往七八月的正常平均气温。在这场与高温的较量中,欧洲人民正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无空调挑战”。

 

▲6月28日,巴塞罗那国王广场,游客们纷纷在树荫下寻求阳光的庇护。图源/视觉中国

盛夏烈日,7月伊始,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等地的旅游胜地便迎来了一场高温挑战。日间气温节节攀升,甚至超过了42℃,游客们纷纷选择“退避三舍”,古迹的管理压力也陡然加重。雅典卫城,这座历史悠久的古迹,因“石板热浪”的反射效应,游客中暑晕倒事件频发,无奈只得在中午时段暂停开放。法国南部的尼姆、马赛等地,更是遭遇了“极端天气状态”,公共交通、学校、户外工地等纷纷暂停,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高温。

即便是以气候温和闻名的英国,也无法幸免于这场热浪的侵袭。6月,伦敦希思罗机场的气温甚至达到了33.6℃,打破了当地6月的最高气温纪录。这样的高温,曾被视为极端事件,如今却成为了“家常便饭”。

气象专家指出,此次热浪来得比往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广,涵盖了法国、德国、意大利、克罗地亚、希腊等大部分中南欧国家。世界气象组织(WMO)也发出警告:“持续多日超过40℃的高温在欧洲并不常见。由于气候变暖,此类极端热浪未来将更加频繁、更加致命。”

“欧洲正经历气候危机的新前线。”媒体评论道:“这个大陆曾以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著称,而今,它正变成另一片沙漠。”在社交媒体上,“#EuropeIsBurning”(意为“欧洲正在燃烧”)一度成为多国热搜话题,成为今年夏天的现实与情绪的缩影。

“无空调挑战”下的“自救”:风扇+冰碗、侧睡瓷砖上

英国气象局专家吉利安-凯博士表示,“超过40℃的可能性,在过去12年间增长了20倍。”西班牙气象局代表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这次热浪来得格外早,强度更高,且明显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尽管气候专家早已多次警告极端天气将成为新常态,但当酷热真的扑面而来,这片没有空调的大陆,仍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指出,这种极端热浪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使市中心平均气温比郊区高4–6℃,局部甚至超过10℃。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不得不关闭学校,调整工时,强化用电保障;而更多普通人,则在“没有空调的家”里,用冰水、湿毛巾和“夜间开窗”的方式,一寸寸熬过日间高温。

 

▲当地时间7月2日,法国巴黎,人们巧妙利用消防水带,以水为媒,驱散酷暑。图源/视觉中国

与亚洲、北美地区空调普及率之高形成鲜明对比,欧洲大陆的众多家庭与办公空间,却因环保考量、历史建筑的改造难题、以及高昂的人工成本等因素,空调的安装率普遍偏低。据数据显示,在法国,仅有25%的家庭配备了空调,而英国这一比例更是不足5%。在炎炎夏日,这一现状迫使居民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借助各种“土法妙招”来寻求一丝清凉。

在德国柏林,一位26岁的公司职员尤尔根无奈地感叹:“自打进入七月,我便鲜少在午后两点前外出。家中唯有小风扇与我相伴,而地面瓷砖的湿漉漉,则是我唯一的降温良方。”同样,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索菲女士也坦诚道:“我只能在屋内挂满湿毛巾,反复擦拭身体,用风扇对着装有冰块的水瓶吹风。家中无空调,更无财力更换窗户,这些便是我的全部‘清凉计谋’。”

社交平台上,“#NoACChallenge”(无空调挑战)这一话题标签迅速走红。有人将床铺搬至地下室,有人则将露营装备搬进家中,搭建起“室内帐篷”。更有不少城市家庭开始尝试“风扇+冰碗”的“微型土空调”组合。更有趣的是,有人选择在瓷砖地板上浸泡双脚,侧卧休息,以图降温。

欧洲新闻电视台也发布了应对高温的实用指南,其中包括全天关闭窗户以防晒、夜间开窗通风、减少热水使用、尽量在房屋北侧或背光房间活动,以及避免摄入高糖和高酒精饮品等。

高温肆虐下的城市与公共系统

“重新设计”刻不容缓

夏季的酷热不仅给欧洲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对城市基础设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今年以来,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等地频发森林火灾,法国一天内关闭了1900所学校,意大利禁止建筑工人在高温时段作业,英国则因核电站温度超负荷,不得不临时降低功率运行。在这场与高温的较量中,城市与公共系统的“重新设计”已迫在眉睫。

 

▲ 7月18日,法国马蒂格,森林烈焰肆虐,浓烟滚滚,直冲天际,在建筑群中升腾。图源:视觉中国

面对酷暑,欧盟正加紧制定应对策略,从城市结构着手,与高温展开较量。欧盟联合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政策简报明确指出:“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推广使用反射屋顶、引入喷雾系统以及设置凉爽的庇护所,这些举措都是有效对抗城市热岛效应的利器。”

然而,在政策层面,“是否全面推广空调”这一议题引发了激烈争议。一方面,空调的普及能够有效缓解个体在高温下的热应激;另一方面,它也将导致电力负荷、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激增。

气候科学家弗里德里克-奥托在专栏中发出警示:“如果我们不能停止燃烧化石燃料,那么这类致命的热浪只会愈发频繁,破坏力也将愈发巨大。”她进一步补充道,欧洲国家应将建筑节能、城市绿化和社会公平三者同时纳入降温策略。

对于那些居住在破旧房屋、缺乏遮光窗帘、无力购买电风扇的家庭来说,高温已不再是简单的“不适”,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命威胁。

在伦敦,一位孤独的老人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表示:“我的窗户连遮光布都没有,我只能用湿毛巾盖在身上,一个晚上要起来七八次……我已经记不清上次睡个整觉是什么时候了。”

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仅6月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就有超过2000人疑似因高温而丧生。法国政府承诺,未来三年将在老年公寓和社会住宅中增设冷却设备,强调这“绝非简单的天气新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