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特朗普突然对外宣布,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并将对所有购买俄石油的国家施加所谓的“次级关税”。此时,距离他与北约秘书长吕特会面仅过去数小时。就在同一时间,超过1200万枚朝鲜炮弹已秘密抵达俄罗斯前线,朝军3万人也已完成部署。
这项“禁令”中,有一条直指中国——不得从俄罗斯进口任何形式的石油与能源,否则将面临高达500%的报复性关税。特朗普此举,究竟意欲何为?而中国,真的会因此让步吗?
不到72小时之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刚刚结束对朝鲜的访问,便马不停蹄抵达北京。从金正恩在元山港亲自送别的画面来看,这次访问的成果显然超出预期。朝鲜不仅将152毫米口径的炮弹堆满了整整2.8万个集装箱,还向俄方承诺,未来将继续提供弹道导弹与前线兵力支援。
拉夫罗夫此行的真实目的,并不只是出席上合组织外长会议,更重要的是,向中方“交底”。因为他非常清楚,俄罗斯接下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国的理解与支持。
从俄军在苏梅州的战场表现来看,朝鲜弹药的支援效果立竿见影。仅在苏梅方向,俄军就以“钝刀割肉”的战术,悄然逼近州首府,仅剩2公里之遥。乌军虽然试图反攻,却不得不从白俄罗斯边境抽调兵力,以致防线变得单薄,局势岌岌可危。
乌军选择在金德拉蒂夫卡展开激烈反攻,试图切断俄军后勤线,但此举却暴露了更大的弱点。后方补给线一旦被截断,俄军将面临孤立,但泽连斯基此举,也让乌军在其他战线变得被动。俄军则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发动钳形攻势,突入罗丁斯科耶市,全面压制乌军补给通道。
在第聂伯罗方向,俄军两路夹击,将乌军压入倒三角区域,火力之密集、节奏之迅速,令人震惊。可以说,朝鲜提供的千万级弹药,已成为俄军反攻的关键力量。
正是在这种局势下,特朗普却开始突然“变脸”。他不仅威胁对俄罗斯油气出口实施“全球禁运”,还意图用关税手段,倒逼中国和印度“就范”。中国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超过10847万吨,占总进口量近19%。显然,特朗普的“次级关税”目标不仅是俄罗斯,更是直指中国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自己也承认,美俄之间本就没有实质性贸易往来,加征关税意义不大。那他为何还如此大张旗鼓?真正的意图,正是通过次级制裁,打击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最稳固的能源纽带。
可惜的是,他这一步棋下得太晚,也下得太浅。中国早已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布局,早已不再依赖单一来源。面对特朗普的威胁,中国官方立场明确:“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
更重要的是,中国并未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任何偏袒角色。王毅外长在与拉夫罗夫的会谈中清晰表态:中俄关系是当前世界最稳定、最成熟、最具战略价值的大国关系。这番话,在当前西方频繁施压背景下,尤显分量。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很响,他一边向北约“示好”,称要动员北约国家提供最先进的“爱国者”导弹系统,一边又想借助对俄罗斯的极限施压挽回在欧洲的影响力。他甚至暗示,如果50天内俄乌无法达成和平协议,将对俄实施更加严厉的措施。
与此同时,德国也没有闲着。德国防长公开表态,如果俄罗斯攻击北约成员国,德国将准备“直接打击俄军”。虽然乌克兰并非北约成员,但这番话显然是在为援乌国家“撑腰”。
英国、法国也不甘示弱,联合宣布将派遣5万人的部队进入乌克兰,直接支援前线。至此,俄乌战场已不再是“代理人战争”,而是西方集体下场的实战演习。
这一切,普京不是没看到。他也不是没准备。除了朝鲜的援助,俄方还在国内全面动员。征兵令发出后,俄罗斯向全球招募外籍士兵,只要报名参军,即可获得国籍。
同时,朝鲜也在进行反制。面对美日韩的空中演习,朝方直接试射三枚高超音速导弹。导弹飞越禁飞区,精准落入驻日美军基地附近海域。这一举动,不仅是对美韩的警告,更让东北亚局势骤然紧张。
拉夫罗夫在朝鲜的谈判成果令人瞩目。朝方明确表示“愿无条件支持俄方从根源上解决乌克兰问题”,并称“俄罗斯有事,就是朝鲜有事”。如此表态,意味着朝俄已从武器交易升级为准军事同盟。
这正是特朗普最不愿看到的局面。他本意是通过孤立俄罗斯,破坏其外部援助网络,结果却意外促成了俄朝“抱团取暖”,甚至倒逼中俄关系进一步深化。
普京非常清楚,战争不仅是枪炮的较量,也是外交与舆论的博弈。他派拉夫罗夫来华,就是要让中国明白,俄罗斯已经被西方“逼到墙角”,而中国的立场,将在未来局势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中国,也用行动表明了态度——中俄关系,不受外部干扰;中国立场,始终坚持和平谈判、政治解决。
特朗普的“重大声明”在7月14日正式发布,内容涉及关税、禁运、军援三大方面。他要求北约国家将美制武器快速送往乌克兰前线,强调要在几周内完成部署,其中包括“爱国者”系统、远程导弹和各类常规火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还计划向乌克兰提供“可打击莫斯科的远程导弹”,并考虑通过北约中转,以规避直接责任。一旦成真,俄罗斯极有可能将报复升级,不排除突破常规战线。
克里姆林宫已多次警告:若国家生存受到威胁,将不排除动用核武器。特朗普的行为,无异于在俄方红线上反复试探。这场危机,随时都有可能演变为失控的灾难。
在这一关键时刻,泽连斯基竟然对中国出手。他宣布制裁5家中企,理由是“协助俄罗斯军工”。这一举动,被外界普遍解读为试图“逼中调停”,希望中国出面阻止俄罗斯发动全面攻势。
事实是,乌克兰已经失去了独立决策权。无论是停火还是继续战斗,主动权都不在基辅,而在白宫。泽连斯基看似总统,实则是棋子。
西方继续军援,俄军加强总攻,乌克兰只能在“谈判”与“全面溃败”之间做选择。现实已不容乐观,而特朗普的“禁令”更像是火上浇油。
俄乌冲突进入临界点,美国的极限施压,不仅无法逼停战火,反而可能引爆更大危机。中国的立场始终坚定,维护和平、反对霸凌,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面对威胁,中国不会退缩,更不会被绑上西方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