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武器,最让人关注的就是它的速度。
飞得有多快
它的速度最高能达到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十五马赫。
一马赫就是一倍音速,十五马赫就是声音速度的十五倍。换算一下,就是一秒钟能飞五公里远。这个速度,让美国那边觉得非常难办。
打个比方,从北京到纽约,直线距离大概是一万一千公里。“飞天-2”要是飞过去,理论上用不了四十五分钟。
除了快,它飞的高度也很特别,在三十公里到一百公里的高空活动。这个高度正好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普通的防空导弹打不了那么高,够不着。专门拦截外太空目标的系统呢,又觉得这个高度太低了,不归它们管。美国人自己都把这个区域叫做“死亡盲区”。
更要命的是,它不是傻乎乎地按固定路线飞。它能在天上随便改道,整个过程乱七八糟,根本没规律。这就让预测它的落点变得几乎不可能。
美国人的头疼事
美国现有的拦截系统,比如“标准-3”,虽然能打到一百六十公里的高空,但它自己速度跟不上,最快才四点五马赫。面对十五马赫的“飞天-2”,就算提前发现了,反应时间也不到十分钟。
另一个叫“标准-6”的,问题更直接,它最高只能打到三十三公里,连“飞天-2”的飞行下限都摸不到。
至于“爱国者”系统,那就更白费力气了。它需要先算出导弹的飞行路线才能发射拦截弹。可“飞天-2”的路线一直在变,可能“爱国者”的计算机还在算,人家已经拐了三四个弯了。有人算过,这种情况下拦截成功的可能性,可能连百分之十都不到。
它的动力系统,用的是一种“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起飞时像火箭,用自带燃料猛推,很快达到超音速。速度起来后,就切换成吸入空气燃烧的模式,像喷气飞机一样持续飞。这个动力模式的切换过程,只需要 零点七八秒。
说到燃料,可能很多人会想到液氢液氧那种又贵又危险的东西。但“飞天-2”用的很简单,就是:煤油和过氧化氢。
这两种东西都是常见的工业原料,成本非常低,大概只有美国方案的十分之一。而且运输和储存起来也安全方便得多,过氧化氢分解后就是水和氧气,没污染。
任何东西在空气里飞得快了,都会和空气摩擦产生高温。当速度超过六倍音速,导弹表面的温度能达到 两千三百摄氏度,比炼钢炉的温度还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用3D打印技术,造出了一种新的耐高温复合材料。这种材料,是确保导弹能够在这种极端环境下正常飞行的基础。
一个夸张但很形象的说法是,当美国的雷达刚刚捕捉到“飞天-2”的信号时,它的弹头可能已经快要砸到目标头上了。
据说“飞天-2”可以携带重达 两吨 的战斗部,还能带好几个分弹头,在最后阶段分开攻击不同的目标。
美国五角大楼曾用电脑做过推演,结果显示,如果西太平洋的美军基地,同时遭到一千枚这种高超音速导弹的饱和攻击,这些基地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摧毁。
现在的情况是,从发动机到材料,我们已经掌握了全套技术。外界分析认为,就算美国现在全力追赶,至少也要十年以上,才可能达到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