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子快餐到都市休闲空间,这一切是否得益于那些充满激情的“咖啡族”?

 

 

 

震惊了,节目史上首次目睹嘉宾激烈争执,场面壮观至极,竟然把桌子震得破碎。

在《微笑一号店》的最新一期节目中,观众们目睹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冲突。余景天因对其他店长延迟交接咖啡车表示不满,直接对峙并猛拍桌子,结果一掌之力竟将桌板击碎?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本应该是关于咖啡主理人培养和经营体验的综艺节目,怎么突然演变成了“功夫”对决?

 

《乌托邦慢综》瞬间变身《地狱商战》,KPI成为核心生产力!

自从《微笑一号店》开播以来,我就对其产生了兴趣。起初,我听说这个节目是将一群素人帅哥训练成为咖啡店主理人,我忍不住先笑了出来。

看来,“主理人”这个词已经卷入了内娱的竞争,竟然要拍摄一群帅哥优雅地冲泡手磨咖啡?

在节目的前几期学院阶段,确实呈现了这样的氛围。学员们每天学习拉花和制作甜点,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导师的“故意刁难”考核,以及黄子韬扮演老板下达的“大单”。

 

众所周知,咖啡店被誉为中产阶级挥霍的三大标志之一。观看节目后,我深刻理解了这一点。为何倒闭的咖啡店如同田间韭菜,一茬接着一茬?

那些看似悠闲自在的“店主”日常生活,若真的开店,恐怕不出一个月就会破产。

初期那种缓慢平稳的节奏,确实难以激发我的观看兴趣。

然而,转折出现了。当学员们真正进入咖啡店,承担起营业额的重任时,节目的节奏瞬间加快。

有了KPI的压力,节目质量显著提升,连那些素人帅哥们也变得令人喜爱。

图片[1]-从电子快餐到都市休闲空间,这一切是否得益于那些充满激情的“咖啡族”?-柠檬资源分享网

这种由低谷到高峰的逆袭,离不开节目组的“严苛”管理。

节目预算严格限制,营业额目标设定极高。在四家店铺和咖啡车内,每天都有大屏幕实时展示各店铺的当天出杯数,采用末位淘汰制,这种压力之大,几乎让人感觉像是直接进入了商战的地狱模式!

尤其是最近的两期节目,火药味十足。

四位门店店长在“切磋节”(类似于门店间的比拼)中败给了咖啡车,不得不全体前往云南丽江工作。

咖啡车的店员可以说是节目中的“复仇者联盟”,他们原本都是选拔环节中落选的门店员工,才加入了咖啡车。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和实力脱颖而出,最终在流动咖啡车上桌,获得了与几家门店竞争营业额的机会。

这次特意将店长们调至咖啡车,显然是为了一场“复仇”。

图片[2]-从电子快餐到都市休闲空间,这一切是否得益于那些充满激情的“咖啡族”?-柠檬资源分享网

店长们虽已到齐,但团队精神并未凝聚,初到便开始互相指责。

在云南工作的第一天,哈尔滨门店的出杯量悄悄攀升至首位,店长孙政因此欣喜若狂,炫耀自己的团队表现突出。

然而,这一成就并未引起在场众人的关注。深圳门店的店长曾文渊更是直言不讳:“我从未真正将哈尔滨门店放在心上!”

 

柯泓,横店分店的店长,表面上在咖啡车工作,实际上却在暗地里用手机与横店拍摄现场的电影剧组取得联系。他成功接到了一笔大订单,悄无声息地制作了150杯饮品。

而其他三家店只能望洋兴叹。这正体现了真正的商业竞争,不玩花哨的手段,拿到订单才是关键。

图片[3]-从电子快餐到都市休闲空间,这一切是否得益于那些充满激情的“咖啡族”?-柠檬资源分享网

余景天之所以掀桌,实则是源于KPI的压力。四位店长被调至“咖啡车”这一边缘部门工作,目的也是为了达成相应的KPI指标。然而,他们辛勤工作一天,营业额却仅有212元,与目标营业额3812元相去甚远,这显然无法接受。

尽管门店的营业额在持续增长,但咖啡车的业绩却停滞不前。显而易见,这是几位店长努力不够所致。尽管咖啡车未完成的KPI会由门店分担,但对于那些将咖啡车视为事业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打击。

尤其是咖啡车交接延迟了3个小时,让员工们从下午3点等到6点,而且当天还下着暴雨,店长们竟然将咖啡车随意丢弃在路边,任由风吹雨打。

从余景天的角度来看,看到自己的事业被如此对待,自然会感到愤怒。

 

这并非表演作秀,而是基于团队利益的考虑。咖啡车团队的精神内核正是这种斗志。

尽管如此,即便有些纷争和不满,”咖啡男团”依旧表现出色,迅速赢得了人气。

不久前,我在微博上看到,在长沙站的节目现场录制时,场面可谓是人潮涌动。许多粉丝提前五六个小时就来到现场,甚至外卖骑手也暂停了送餐工作,转而加入拍照行列,只为目睹这些帅哥的风采。

 

这股人气让我感到意外,因为在《微笑一号店》咖啡店主理人21天养成计划初推出时,它几乎成了众矢之的。然而,如今它已从线上走向线下,不仅与商业文旅产业联动,还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实地体验和打卡。

《微笑一号店》作为一档经营类综艺节目,究竟做对了哪些方面?

 

咖啡业新秀21天速成记:“去偶像化”浪潮涌现

该节目以独特的视角切入,从“21天专业培训”、“实战考核”直至“独立开店”,全程覆盖了各个环节,并将参与者置于现实咖啡馆的环境中。

节目在全国四个城市设立分店,包括重庆、哈尔滨、横店和深圳,让“咖啡主理人们”通过自我成长,打造出具备独立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咖啡馆。

这种培养模式近似于自由放养,涉及真实开店、实际销售、残酷淘汰和严格的绩效评估,彻底打破了那些年轻主理人悠闲冲泡咖啡的幻想,将他们迅速转变为了辛勤的从业者。

图片[4]-从电子快餐到都市休闲空间,这一切是否得益于那些充满激情的“咖啡族”?-柠檬资源分享网

每日的饮品制作量计算、营业额末位淘汰制,以及不定期的“切磋节”活动,这些无一不考验着店员的应变和现场招募能力。在这种压力之下,自然涌现出了一批出色的员工。他们被紧迫的KPI指标所驱动,纷纷戴上围裙投入工作,目光紧盯着手头的饮料和屏幕上的出杯数。

你们真是能干,但似乎都忽略了本职工作。

在所有部门中,咖啡车组的竞争尤为激烈。为了获得总部认可,参加“切磋节”,余景天和甘景武不惜熬夜,从凌晨一直忙到五点,尝试了十几到二十种不同的特调组合。

图片[5]-从电子快餐到都市休闲空间,这一切是否得益于那些充满激情的“咖啡族”?-柠檬资源分享网

在接下来的这一天里,我们全力以赴,共完成了26000杯咖啡的制作任务。我那磨咖啡的手速几乎超过了马达的转速!当我亲眼目睹我们最终达成目标时,作为一直关注着整个过程的我,眼眶中不禁充满了激动的泪水。

 

咖啡店的真实运营,将每个性格迥异的年轻员工打磨成了“真正的劳力”。只要涉及到店铺的事务,他们立刻展现出强劲的斗志,如同肩负着各自部门荣誉的劳动者。

在上一轮的切磋节中,重庆和横店的排名都不理想,位列倒数。恰逢此时,店长不在场。在横店,柯泓店长离任前,将店铺交付给了曾经营过炸串店的黄家源负责。

图片[6]-从电子快餐到都市休闲空间,这一切是否得益于那些充满激情的“咖啡族”?-柠檬资源分享网

黄家源动作迅速,犹如猛虎下山,店长一离开仅5分钟便推出了首个促销活动——消费满150杯即有节目表演,更携手混血双胞胎TwinsGo走上街头招揽顾客。

全体员工连续奋战8小时,甚至顾不上吃饭,店员们累得手抖,血糖低。然而,夜幕降临后,他们依然赶往剧组拓展客户,洽谈大额订单。

黄家源,你这位看似平凡的天选打工人,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店长们赴云南,于丽江漫步,意外获得了闲暇时光。留守的店员们对此颇为不满,私下里议论纷纷:他们难道是去玉龙雪山了吗?!

哎呀,这感觉真是强烈,领导口口声声说是出差,实则暗中旅游,谁不私下吐槽两句呢?

这一幕让人不禁明白,为何打工人对KPI如此执着。店员们为了完成工作,甚至不惜逼迫领导,这不就是牛马被逼疯的情形吗?

 

节目所展现的实体经营吸引了众多粉丝,在比赛期间,每家店铺都迎来了络绎不绝的人流。观众们作为“云端股东”,每购买一杯咖啡,实际上就是在为心爱的小哥哥们加油助威。

见证几家不起眼的小店从零起步,逐步壮大,直至今日的规模,营业额节节攀升,咖啡店也日益规范,最感到兴奋的无疑是那些“云端股东”。

 

 

《微笑一号店》在综艺经营领域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大量招募素人店员,这与一般综艺不同,后者往往采用降低经营难度的跨行体验式真人秀。在这档节目中,参与者们经营的是一家咖啡店,宛如真人版的“沙威玛传奇”,他们直接面对真实的顾客,并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突发状况,需要作为主理人的他们逐一应对。

这种真实性是《微笑一号店》设计中最不加修饰的元素。

正因如此,该节目实现了从“电子榨菜”到“城市客厅”的转变:将虚拟的“经营游戏”转化为真实城市的文化展示窗口。

图片[7]-从电子快餐到都市休闲空间,这一切是否得益于那些充满激情的“咖啡族”?-柠檬资源分享网

每座城市都拥有其独特的气质,经营一家咖啡店的经历仿佛揭开了一个城市中的未知面纱。在深圳的店铺中,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众多辛勤工作的“打工人”倍感压力,有的顾客在深夜品尝手冲咖啡时,情绪激动到泪水夺眶而出。

 

哈尔滨洋溢着邻里间的浓厚生活气息,店长孙政与员工们一同前往早市采风,沿途受到众多大爷大妈的喜爱,品尝了蛋堡、红肠冻梨汁等美食。

横店影视城的剧组常常深夜拍摄,催生了众多夜间购买咖啡以提神的影视工作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咖啡店截然不同的“晚高峰”时段。

重庆,这座8D城市,遍布山峦,咖啡店多建于半山腰,无论是开店还是运送货物,都需攀登陡峭的山坡。

图片[8]-从电子快餐到都市休闲空间,这一切是否得益于那些充满激情的“咖啡族”?-柠檬资源分享网

每座城市都拥有其独特的韵味,而这些特质在咖啡店这一微缩空间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某种程度上,咖啡店成为了城市文化旅游的补充形式。它区别于热门景点的喧嚣和知名度,与游客和本地居民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将城市独有的生活气息传递开来。

这种独特的魅力无疑会吸引人们走进咖啡店,亲自体验并留下足迹。当本地顾客购买一杯咖啡时,他们仿佛在为这座城市投下了一票,这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而外地游客被某家咖啡店所吸引,前往打卡的同时,也顺带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成为了这个节目世界观的一部分,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做法完全打破了线上与线下的界限。

 

因此,称《微笑一号店》成功把握了经营类综艺的精髓,是十分恰当的。

该节目不仅带来了经营类综艺特有的真实与畅快感:从一家店铺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以及将原本杂乱无章的店铺成功运营起来的惊喜反差,都让人印象深刻。

而且,在探索一个未知行业的同时,节目还揭示了城市生活和打工族生活中的琐碎与不易,展现了形形色色的生活百态。

它展现了城市和行业的另一面,填补了官方文旅之外的活力,城市人文也成为旅游体验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线上的“电子榨菜”到现实中的“城市客厅”,这种界限的打破正是经营类综艺的核心所在。

E姐结语:

一口气看完了16集,我愈发坚信《微笑一号店》很可能成为经营类综艺的新趋势。

节目中既有营业额挑战的刺激,又有团队精神的温暖,还有嘉宾与观众之间真实的互动,情节的起伏甚至比追剧更吸引人。将这些元素叠加,每一个都是现代人喜爱的“电子榨菜”。

观众们在线上追剧,仿佛在参与一场“全景式模拟经营”游戏。这些素人店员不仅颜值高,还能吸引粉丝到店打卡,同时借助旅游热潮,无疑是当前的热门产业。

节目将原本互不相关的两个领域结合,打破了隔阂,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互动。

桃厂制作综艺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观众们早已厌倦了那些虚假努力的“剧本式”综艺。

因此,《微笑一号店》从吸引人的真实生存挑战,到真实经营的挑战,都在摒弃过去综艺的套路,回归真实的情感和人物。

真实感与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正是《微笑一号店》成功的关键所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