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总统府遭受爆炸袭击,其情形真可称之为现代版的“唇亡齿寒”寓言。
回顾“唇亡齿寒”的故事,虞国曾允许晋国借道,而晋国在灭掉虢国后,其军队在回国途中不经意间也将虞国一并消灭。这不正与叙利亚当前的境遇相类似吗?
在六月份的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中,朱拉尼政府允许以色列使用其领空,以便以色列的F-35战斗机对伊朗进行轰炸。幸运的是,伊朗的军事实力足够强大,避免了被彻底摧毁,但双方都遭受了严重损失。如今,以色列已恢复元气,便开始对朱拉尼政府展开攻击。
这种情况是否似曾相识?同样是借助强国之力攻击邻国,最终却反遭强国利用。
7月16日凌晨,大马士革西部边缘爆发了紧急的防空警报。以色列的F-35I战斗机采用极低空突袭策略,对叙利亚总统府、国防部以及总参谋部发动了精确打击,使用了钻地炸弹。
根据央视提供的现场视频,叙国防部建筑遭受了严重损毁,而总参谋部几乎被彻底摧毁。尽管朱拉尼总统幸免于难,但此次行动标志着以色列与叙利亚新政府之间关系的全面破裂。
叙利亚国防部的入口遭到爆炸,导致总参谋部的指挥中心变成了一片废墟。现场记者报道,大马士革市区被浓烟所笼罩,一位电视台的女主播在直播爆炸事件时,因为惊吓而逃离了主播台。这并非以色列首次对叙利亚的核心机构发动攻击。回顾2012年,同样的总参谋部大楼遭到袭击,导致叙利亚前总参谋长卡舒克丧生,而巴沙尔的弟弟马希尔则受重伤。然而,此次行动的胆量更大,直接针对了现政权的最高权力象征。
朱拉尼的幸运使他逃过一劫,因为他在袭击发生时不在府内。然而,空袭引发的恐慌是显而易见的:总统府的通讯系统瘫痪,安保人员紧急撤离,大马士革全市陷入断电状态。叙利亚卫生部门证实,空袭导致3人丧生,34人受伤,但实际的伤亡情况可能更为严重。
面对以色列的空袭,叙利亚的防空部队几乎无所作为。
这一情况背后隐藏着残酷的事实:俄罗斯在去年底撤回了所有的S-300防空系统,而我方出口的反隐身雷达在6月初的空袭中被摧毁。剩余的铠甲-S1和山毛榉导弹被随意遗弃在街头,甚至有库尔德武装夺取了一些萨姆-6导弹。
叙利亚的新国防军以及HTS武装实际上缺乏有效的防空能力。以色列空军在叙利亚领空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执行任务,几乎不受任何阻碍。
伦敦国王学院的安全专家平佛指出,以色列这次的军事行动实际上是一种“表演性的空袭升级”,故意选择在非致命时间进行攻击,既展示了其军事实力,又避免了全面战争的爆发。
叙利亚的防空系统漏洞是以色列精心策划的结果。在2012年的空袭中,巴沙尔政府的防空部队还能对以色列构成一定威胁;而现在,HTS武装已经削弱了这些专业防空力量,使得以色列战机几乎无需开启电子干扰设备就能自由行动。
这种直接的空中优势压制,使得朱拉尼政权连维持最基本的尊严都变得异常艰难。
事件的根源,朱拉尼所面临的困境
对总统府进行空袭的浓烟背后,映照出叙利亚南部正肆虐的战火。
在苏韦达省,德鲁兹人与贝都因部落之间的冲突爆发,起因竟是一名德鲁兹青年在检查站遭遇抢劫。这一看似偶然的冲突迅速扩散,短短三天内,死亡人数便激增至248人。
7月14日,朱拉尼政权派遣军队南行进行所谓“维和”行动,却引发了政府军与德鲁兹武装的直接对抗。以色列随即以“保卫同胞”为名介入其中,连续三天进行了160次空袭。国防部长卡茨的警告充满了威胁:“即将到来的将是痛苦的打击”。
以色列的介入背后隐藏着地缘政治的考量。德鲁兹人全球约有百万,主要分布在叙利亚、以色列和黎巴嫩三国。以色列国内的德鲁兹社区持续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保护他们在叙利亚的同胞,这为以色列军队提供了最佳的干预理由。
尤为重要的是,以色列持续追求在叙利亚南部设立“非军事区”,其与德鲁兹武装对自治的要求在安全层面上有着共同的利益。
这一冲突的深层根源在于各大国的策略布局。土耳其所支持的朱拉尼政权原本被视为有潜力的解决方案,安卡拉甚至积极促使其加入《亚伯拉罕协议》,以期实现以色列与叙利亚关系的正常化。
然而,土耳其对自己的影响力评估过高,在以色列战机直接袭击大马士革之际,埃尔多安连抗议的能力都受到了限制。
美国的表现颇具深意。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一方面宣称“已与各方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却对以色列的空袭行动听之任之。特朗普团队对此仅以轻描淡写的口吻提出“暂停军事行动”的建议,这种软弱的态度实际上是对以色列的一种默许。
随着阿萨德政权的垮台,俄罗斯也从叙利亚撤走了S-300防空系统。没有了保护伞的朱拉尼政权,在以色列看来不过是待割的肥肉。
伊朗由于国内经济困境、多线作战以及立场问题,无法对这位“新盟友”提供支持。毕竟,伊朗与阿萨德的关系更为密切,而朱拉尼的政权正是推翻了阿萨德政府。
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过度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在7月15日,由哥伦比亚与南非共同领导的“海牙集团”于波哥大举办了一场32个国家的部长级会议,旨在讨论如何执行国际刑事法院对内塔尼亚胡发出的逮捕令,并推动实施对以色列的武器禁运措施。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阿尔巴尼斯在会议上严厉批评道:“欧盟虽然高谈国际法,但实际上却成为了美国帝国的附庸。”
进一步的严厉制裁措施可能即将到来。欧盟外长们已经讨论了禁止进口定居点商品和实施武器禁运等提议。尽管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意见,但外交上的压力正在不断升级。
海湾合作委员会发布声明,对以色列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指出其空袭行为是对叙利亚主权的公然侵犯。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同时正面临国内的政治危机。由于极端正统派政党因征兵法案问题退出执政联盟,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政府议会席位从61席骤减至50席,从而失去了多数派地位。
在多线作战的压力下,以色列国防军紧急征召了1.2万名新兵,这加剧了社会内部的分裂和紧张。
朱拉尼,这位依靠美国支持上台的“大总统”,现在坐在临时总统的位置上如坐针毡。在以色列的空袭威胁下,他连自己的安全都无法保证。
他欲夺回苏韦达省的统治权,却遭遇了意外:德鲁兹武装在以色列的援助下发起反击,导致政府军不得不签署停火协议,撤离苏韦达市。
朱拉尼政权的合法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尽管他身着西装,但身为“沙姆解放组织”前头目的身份,使得国际社会对其难以建立信任。
土耳其学者直言不讳:以色列在中东的势力无人能敌,朱拉尼政权已经遭受打击,且未来将面临更加严重的打击。
叙利亚的人道危机尤为严峻。在苏韦达省,有12万人迫切需要紧急援助。大马士革的医院床位使用率已高达120%,迫使伤病员被转移至约旦。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基础设施的瘫痪导致医疗体系接近崩溃边缘,这场危机已不再局限于政权更迭的问题,而是演变成了一场生存的危机。
总统府遗址依旧烟火缭绕,朱拉尼的总统之梦已支离破碎。叙利亚的夜晚,防空警报声依旧刺耳,然而,此次已无俄罗斯S-300防空系统的守护,亦无伊朗圣城军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