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传奇,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梦
在仙侠与武侠的世界里,刀光剑影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从经典的“倚天剑”与“屠龙刀”,到近年大热的《苍兰诀》中的“承影剑”,这些剧集中的刀剑道具,大多源自我国浙江西南部的一个小镇——龙泉,这里被誉为“宝剑之邦”。在这个小镇中,有一所名为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的教育机构,它独树一帜,拥有全国唯一的刀剑工艺专业。该专业不仅学费全免,而且每年仅录取约30名学生。学生们在毕业时,需独立锻造一把完整的剑作为毕业设计。
学生在锻造宝剑。图/受访者提供
锻造宝剑的过程极其单调
坚守靠的是最初的热情
锻造、打磨、淬火,剑身、剑鞘、附件的制作,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工序,柳晨亮就这样日以继夜地制作着固定的部件,这成为了他九年来生活的常态。
2016年,初中毕业后,柳晨亮选择了龙泉青瓷宝剑技术学院,专攻刀剑技术,接受了五年的系统学习。学业结束,他决定留校成为一名教师。
“锻造确实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铸剑的过程极为乏味,每天拿着铁锤叮叮当当敲打,很多人都无法持续坚持下去。”传统工艺的学习需要极大的耐心,因此中途放弃者众多,而学成后转行者也不少。柳晨亮之所以能够坚持至今,全凭他那份最初的热情。
“我的父亲就是从事剑艺的,家中墙上、衣柜里都挂着宝剑,所以我从小就对制剑产生了兴趣。再加上后来看了不少武侠剧,心中萌生了武侠梦,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制剑的决心。”柳晨亮这样说道。
学生亲手锻造的剑。图/受访者提供
在铸剑的道路上,有许多人如同柳晨亮一样。吴浩南,一个年仅20岁的在读高三学生,正投身于这一领域。他回忆起三年前刚入学时的情景:“学校的第一堂课,我们就被要求用已经打完练习的剑胚进行锻炼,不断地弯折、拉直,弯折、拉直,那天我的手都起了水泡。”这段经历成为了他学习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刻。如今,三年过去了,他已经适应了过程中的枯燥,并将注意力转向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龙泉市政府官网显示,龙泉宝剑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浙江省十大历史经典产业之一,拥有市场主体3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月均出口刀剑超过40万把。
该校刀剑工艺教研组组长叶宗龙透露,刀剑工艺专业自2010年起设立,每年大约招收30名学生,学生平均年龄约为15岁,男女比例均衡。
谈及招生情况,叶宗龙表示,除了遵循统一的招生标准外,没有特别的要求,只需对这一行业有热爱、能耐心坚持即可。他补充道:“这个行业相当辛苦,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学会的,既需要体力劳动,又涉及到重锤和高温的铸剑炉。”
在实践课程中,学生们积极投入。如图所示/受访者提供。
叶宗龙谈到就业前景时表示,几乎达到100%的就业率。一些学生毕业后选择开设网店,销售他们亲手制作的刀剑;也有学生加入了相关企业;还有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之后创立自己的工作室。
“我们招聘的人数有限,而行业需求旺盛,因此学生大多能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叶宗龙解释道,“平均月薪大约为6000元,但如果自己开设工作室或网店,收入情况则难以一概而论。有些直播销售额可达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例如,有一位2019年毕业的学生加入了一位大师的工作室,月薪可达到近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