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是否真的在伊朗的反击中遭受重创?伊朗在核问题谈判中持何种立场?
11日,五角大楼主动对外公布了一则消息,即伊朗在6月下旬针对美军的反击行动中,确实有弹道导弹击中了位于中东地区最大美军基地——乌代德空军基地。该基地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西南约35公里,是美国在海湾地区设施最先进的军事基地,驻有超过1万名美军士兵。上月中旬,以色列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空袭后,中东局势急剧紧张。不久后,美国也加入行动,派遣B2“幽灵”战略轰炸机轰炸伊朗境内的三处核设施。
作为对美军的反击,伊朗于6月23日对伊拉克、卡塔尔和叙利亚的美军基地发动了猛烈攻击。报道指出,驻叙利亚美军在短时间内遭受了4次袭击,包括火箭弹和无人机混合攻击。伊朗方面还特别指出,他们在对美军的乌德代德基地进行报复时,使用了与美军袭击伊朗时相同的导弹,造成了美军“威力巨大且毁灭性”的打击。
经过18天的缄默,美军终于公开确认了该事件的存在,似乎美军在伊朗手中遭遇了损失,但实际情况是否如此?目前看来,无论是特朗普政府的说法还是伊朗的陈述,都存疑,缺乏确凿的证据。在伊朗袭击美军基地后,特朗普迅速表态,声称伊朗在实施报复前曾向美国发出通知,不仅透露了攻击美军基地的计划,还允许美国决定具体的时间,意图避免局势升级,给予美军足够时间规避导弹攻击。因此,在伊朗导弹抵达前,卡塔尔的美军基地已启动了防空系统,且卡塔尔提前关闭了领空。
据美国方面的说法,尽管伊朗向美军基地发射了超过十枚导弹,但只有一枚导弹落地,且仅击中了基地的一片空地,并未击中军事设施。如果情况属实,那么伊朗所说的美军遭受“巨大毁灭性”打击的说法很可能并不准确。然而,五角大楼又承认导弹确实击中了美军基地,这又让特朗普的声明受到质疑。目前,美军基地是否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仍然是个未知数。
尽管美军的基地损失状况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明确无误,即美伊之间的紧张关系尚未完全缓和,主要原因是核谈判进展缓慢。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对核谈判仍抱有希望,仍旧幻想着通过谈判与美国解决分歧。这种态度或许源于佩泽希齐扬的亲美立场,他及其支持者坚信,一旦伊朗在核问题上作出适当妥协,美国将转变对伊朗的态度,不仅解除制裁,西方世界也将提供经济援助。
因此,在采访中,佩泽希齐扬反复强调,伊朗目前和未来都不会寻求核武器。其意图显然是向美国传达友好的信号,展示伊朗在核谈判上的诚意。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特朗普政府在核谈判上的立场坚定,要求伊朗停止所有铀浓缩活动,哪怕只保留1%的铀浓缩能力都不允许。这等于是剥夺伊朗建设核电站的权利。如此严苛的条件,即便佩泽希齐扬同意,伊朗国内舆论也不太可能接受,核谈判因此可能陷入僵局。
实际上,历史已经多次证实,佩泽希齐扬政府对美国的这种让步,并未赢得美国相应的平等对待。在此之前,伊朗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公开讲话中已经明确指出,美国对伊朗的根本意图是迫使伊朗投降,全面屈服于美国。伊朗核问题只是美国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用的策略之一。一旦伊朗在核问题上做出妥协,美国很可能会在“人权”和“民主”等其他议题上继续对伊朗施加压力。因此,伊朗面临的选择是明确的:必须对美国霸权进行坚决的反击,以此彰显伊朗的坚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