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的家长们自7月份中考政策公布以来,夜晚难以安眠。新政策中,666名直升生的录取不再计入排名,看似增加了名额,实则可能导致实际分数线上升。
中考政策在一年内经历了三次变动,对家长和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在审视招生政策时,不难发现其中蕴藏着诸多玄机。
尽管集团校的直升比例有所提升,但西城区的666个名额却直接从统招名额中剔除。
优质学校的统招名额反而减少,去年能够进入实验学校的排名,今年可能连第二梯队都难以触及。
有校长私下预测,分数线可能至少上升两百名。
如今,幼儿入学选择学校直接决定了未来12年的教育路径。
宏庙、西什库等小学的直升比例高达80%,但这几乎等同于将学区房锁定。
民办学校如北师大亚太虽然面向全市招生,但学费三年内上涨了40%,并且还需要通过中考。
更令人遗憾的是,学区登记的名额从50个削减至30个,一旦派位失败,学生可能被调剂到较差的学校。
中考填报志愿如同揭开盲盒。
由于直升生不占据排名,导致一分一段表出现严重失真现象,去年650分还能冲击四中,而今年可能660分都难以保证。
看似校额到校名额众多,实则大部分都分配给了集团内部的薄弱学校。
普通初中生想要获得优质学校的保底名额?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集团内部的流通似乎是唯一的利好消息。
一五九中这类二梯队学校,也有实验集团的直升指标,但仅有20个名额,竞争激烈,数百人争夺。
家长群里都在流传,要想争取到这些名额,必须拼初二期末成绩和竞赛奖项,竞争程度甚至超过中考。
西城的教育市场仿佛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期货市场。
从幼儿园升小学就要押注在学区房上,小学升初中则是赌运气看能否进入优质集团资源,中考更是要防范数据可能存在的水分。
尽管教委宣称有90%的学生能够进入普通高中,但去年西城区职业高中实际只招收了300名学生。
目前最不幸的是那些中等成绩的学生。
“学霸”们有保底的直升机会,普通学生依靠校额保送,而那些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夹在中间,既要争夺统招名额,还要与那些隐形的学霸一较高下。
有家长算了笔账:购买八中学区房的费用足够孩子就读十二年的国际学校,但又有谁愿意拿孩子的未来去冒险?
政策常常宣扬教育公平,然而普通家庭的信息差距却越来越大。
光是研究那15个教育集团分校之间的关系,就需要熬夜半个月,更不用说那些隐藏的直升考核标准了。
因此,建议今年正在填报志愿的学生们尽快联系在读的家长进行咨询,因为官方数据中的水分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